近日,中国与美国相继出台重磅政策,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一边是中国优化海外仓管理模式,为企业释放政策红利;另一边是美国调整邮政包裹税制,给直邮模式敲响警钟。这两项看似独立的政策,却共同指向同一个方向 —— 跨境电商的海外仓时代已全面开启!
中国新政:海外仓迎来“黄金机遇”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中国海关总署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推出海外仓管理模式优化政策,“取消备案制”和“离境即退税”两大关键举措同步落地,直接为跨境电商企业减负提速,彻底改变过去的运营痛点!
1、流程大简化:从45天等待到“即时生效”
过去,企业想通过9810模式(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)发货,必须先完成海外仓备案,提交仓址证明等一系列材料,整个流程平均要耗时45个工作日,严重影响货物出海效率。
而新政直接取消了备案要求!现在企业只需传输电子订仓单数据,就能完成申报手续,实现“即时生效”,大大缩短了前期准备时间,让货物出海更快捷。
2、退税大提速:“离境即退税”,现金流直接“解放”
以往,企业得等海外仓的货物实际销售出去后,才能申请退税,资金回流周期长达数月,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。
如今,只要货物报关离境,企业就能立刻申请退税,最快几天内就能收到约80%的退税款!据行业测算,这一调整能让卖家的资金效率提升35%以上,极大缓解了资金周转难题。
政策前后对比一目了然
政策要点 | 旧政策(改革前) | 新政策(改革后) |
海外仓备案 | 需向海关备案,提交仓址证明等材料,耗时约45天 | 取消备案要求,企业只需传输订仓单电子数据即可 |
出口退税 | 需等待货物在海外仓实际销售后才能申请退税 | “离境即退税”:货物报关离境后,即可预先申报退税(通常可退80%) |
无论企业规模大小,9810模式都是当下的“香饽饽”—— 既能实现合规化经营,又能稳稳抓住政策红利,早用早受益!
美国新政:直邮卖家迎挑战,成本上涨已成定局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就在中国释放政策利好的同时,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邮政包裹新税制,给跨境直邮卖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,过渡期仅剩半年,未来成本上涨已成必然。
1、过渡期(至2026年2月28日):固定关税门槛高
过渡期内,邮政渠道包裹实行 “固定关税”,不同国家关税标准差异显著:
• 关税率低于 16% 的国家(如英国、澳大利亚):每件包裹征收 80 美元
• 关税率介于 16% 至 25% 之间的国家(如墨西哥、挪威):每件包裹征收 160 美元
• 关税率超过 25% 的国家(如中国、加拿大):每件包裹须缴纳 200 美元关税
2、过渡期后:全面转向“从价税”,成本压力再升级
过渡期结束后,美国将全面采用 “从价税”,按包裹价值比例征收关税。这意味着,直邮小包的成本将大幅增加,原本依赖直邮模式的卖家,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。
政策下海外仓不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必答题”!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中美两项政策的同步调整,形成了强大的“政策合力”,直接推动跨境电商从“直邮为主”向“海外仓为主”转型。不同规模的企业,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各不相同。
1、对头部企业:利好加码,优势再巩固
头部企业早已布局海外仓,新政的落地让它们如虎添翼 —— 现金流更充裕、货物响应速度更快,不仅能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,还能巩固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。
2、对中型企业:机遇与挑战并存,布局刻不容缓
中型企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,新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如果能加快海外仓布局,就能抓住红利实现突破;若迟迟不行动,未来在与头部企业的竞争中,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。
3、对小微型企业:短期阵痛难免,借力第三方是关键
小微型企业依赖直邮模式较多,美国税制改革会直接压缩利润空间,短期面临阵痛。但只要在过渡期内积极对接第三方海外仓服务,就能避免未来成本骤增的冲击,为长期发展铺路。
应对策略:抓住红利期,做好这4点很重要
面对政策变革,跨境电商企业唯有主动调整,才能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。以下4点建议,一定要收好!
1、重新规划物流策略
结合新政策,重新计算直邮与海外仓的成本收益比,放弃“单一模式依赖”,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中长期物流战略。
2、尝试多平台多仓布局
利用中国新政“取消备案”的灵活性,多尝试不同平台的海外仓服务,既能分散风险,又能扩大市场覆盖范围,挖掘更多潜在客户。
3、优化供应链现金流
借助“离境即退税”政策,重新规划资金周转流程,把退税款用在刀刃上,提高资金使用率,为供应链稳定提供保障。
4、紧盯政策过渡期
针对美国邮政税制变化,充分利用仅剩的半年过渡期,完成直邮业务调整,避免过渡期结束后陷入被动。